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数据  > 正文

农业产业化能力明显增强 农户依靠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日期:2022-08-26 09:46:1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全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名单,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农户依靠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秋天的陇原大地,瓜果飘香。记者走进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村,碧绿的蔬菜和庄稼展现在眼前。村民王桂玲告诉记者,她家2017年加入村里农民合作社,当年从合作社免费领养了5只羊,现在每年领到合作社1806元的分红收入。加上羔羊出售,每年家庭收入可达6万多元。

十年来,甘肃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415元增加到2020年的8539元,年均增长19.8%,明显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全省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有88.63万户群众通过危房改造住上安全住房,106.9万农村人口实现了易地搬迁。全省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如今,一个个贫困山村实现了沧桑巨变,一户户困难家庭从贫困中解脱出来,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近年来,全省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构建了“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东西协作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等新模式,擦亮了平凉红牛、庆阳湖羊、岷县当归、兰州高原夏菜、陇南油橄榄、定西马铃薯、靖远羊羔肉等一大批“甘味”品牌,农业产业化能力明显增强,脱贫地区100多万农户依靠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乡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十年前甘肃大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甘肃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村通上了硬化路,所有乡镇都通上了班车。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村道干净整洁,村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

目前全省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脱贫村动力电做到了全覆盖,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历史性转变。全省行政村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手机、移动支付进入寻常百姓家,电子商务架起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

十年来,甘肃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摆脱贫困的强大动能,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持续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结对帮扶贫困群众等活动蔚然成风,“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全面振兴再发力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省把“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了340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了“一村一特色”和“千村千面貌”的美丽乡村图景。

众人拾柴火焰高。从2012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2.16亿元,天津市、福州市、厦门市、青岛市区投入甘肃财政援助资金91.1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5200多个,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23.09亿元,帮助引进项目1100多个。金融机构给予鼎力支持,仅“十三五”时期就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资金3747亿元。

(记者 王云祥)

标签: 农业产业化 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金融精准扶贫 精神文明创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