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名片!

日期:2022-04-30 09:24:12 来源:福州晚报

六大核心工程形成“闽江模式”

闽江河口湿地 “清新福建”名片

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

记者从29日举行的闽江河口湿地保护20年实践系列活动暨2022年福建省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获悉,20年来我市在闽江河口湿地实施基础研究、生态修复、社区融合、产业带动、生态教育、开放合作六大核心工程,形成了独特的“闽江模式”,打造“清新福建”重要生态名片。

基础研究方面,闽江河口湿地以省林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团队为技术支撑,建立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及水鸟活动网络实时远程监控系统,为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科研力量。

生态修复方面,闽江河口湿地坚持“保护优先”理念。闽江河口湿地2018年至2021年共投入3亿多元用于各类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公园建设,累计完成互花米草除治4589.9亩、乡土植被恢复2467.3亩,保持510亩光滩供水禽觅食与栖息,退养还湿保护区及湿地公园范围养殖塘2923亩。

社区融合方面,闽江河口湿地将原水产养殖户聘请为湿地专职管护员、协管员,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产业带动方面,闽江河口湿地着眼突出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和景观效果,立足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通过开展湿地公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促成闽江河口渔湾生态旅游小镇项目启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生态教育方面,闽江河口湿地开展湿地现场教学及研学活动、开发湿地智能导讲系统、出版各类科普书籍和宣传册、拍摄制作生态宣传片。

开放合作方面,闽江河口湿地通过实施开放合作工程,纳入政府、机构、社区,建立各类教学、实践基地、科普中国e站等;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项目合作,编制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计划。

在“闽江模式”下,闽江河口湿地基本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与社区民生发展的和谐共赢。日常调查显示,闽江河口湿地冬候鸟数量超过24000只,种类超过100种,互花米草治理区、植被恢复区逐渐成为水鸟觅食、栖息的重要区域。

区域内珍稀濒危水鸟种类丰富,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勺嘴鹬、鸿雁等水鸟个体数量超过种群1%,有4个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对湿地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较高。

目前,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多项荣誉,成为福州建设滨海城市、山水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标签: 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 开放合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