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聚焦  > 正文

世界消息!版面速览|4月24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日期:2023-04-24 23:52:41 来源:天眼新闻

【第54个世界地球日】

为地球增添一抹“贵州绿”

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和两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蔚蓝地球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贵州绿”。


(相关资料图)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黑叶猴。 资料图片

绿字为底:以最鲜明态度保护生态

海拔1800米的桐梓县黄莲乡,自然植被丰富,珍稀动植物良多。为保护好这片绿林,护林员魏大茂每次巡林都要走20公里的山路,如果从6年前成为护林员那天算起,他的巡林累计里程已可绕地球半圈。

“作为一名护林员,能够保护好家乡的每一棵树,就是在为修复地球出力。如果每个人都能爱护身边的环境,那我们的地球就会永远健康。”魏大茂说。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审视、谋划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贵州以“绿”为底,以不逃避问题、不惧怕难题的鲜明态度,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治理。

2022年,贵州再一次交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

全省扎实推进赤水河流域白酒污染整治和小水电清理整治,清理退出白酒企业622家,完成白酒企业改造949家;完成50座小水电清理整治。扎实推进松桃锰污染治理,完成10座锰矿山绿色矿山达标建设,推进17座渣库闭库或封场,开工治理5座渣场,建成7座、提标改造3座渣库渗滤液处理设施。

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2年需完成整改的22个问题全面完成,提前完成2023年5个问题整改;督察组移交的2307件信访件已办结2282件,阶段性办结25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9个问题,整改完成61个,其余按序推进。同时,扎实开展省级专项督察,逐步健全督察机制。

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

绿意盎然:生物多样性美美与共

4月14日,又是张鹏日常巡山的一天。天刚破晓,他就和两位同事带着相机、望远镜、镰刀、铁锹等装备上山,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张鹏是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务川管理站的高级工程师,他的足迹遍布保护区的沟沟坎坎、山林乡野,守护46万亩林地和4037个物种,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活地图”。

“近3年,国家向保护区周边村民共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130万元;黑叶猴肇事补偿3.37万元。”张鹏介绍,近年来,为减少猴群活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构建和谐人猴关系,保护区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探索黑叶猴损害庄稼的长效补偿机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正是贵州递给世界的一张耀眼的“绿色名片”。

静卧于峰峦山腰的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湾蜿蜒,沿岸植被高大茂密,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每年9月初,北方的鸳鸯种群陆续飞到鸳鸯湖来越冬,次年4月初又陆续北归度夏,也有部分鸳鸯对环境产生了适应性,在此世代繁衍生息。

贵州省湿地和公益林中心主任邓伯龙介绍:“贵州湿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湿地类型多样,但湿地斑块较小;在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下喀斯特溶洞湿地多,极具科研和开发价值;湖泊、沼泽湿地少,但生态功能突出。”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湿地植物1454种,云贵水韭、贵州水车前、桫椤等10种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湿地脊椎动物618种,东方白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52种鸟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绿富同兴:产业链延伸催生裂变

笔直的楠竹高耸入云,苍翠的竹叶层层叠叠,阳光从树梢洒进林间,山风把竹林吹成翻滚的“绿浪”。

被誉为“西南竹海”的赤水,拥有连片竹林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排在贵州县域第一位。竹笋、造纸、竹编工艺品……当地围绕竹子做足文章,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3亿元。

在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是竹子种植大户,坐拥110亩竹林,去年卖出110多吨原材料,平均每吨可卖到500元。

不少企业看到了依托竹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商机,抓紧布局竹工业产业链。家具生产商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完整的竹家具、竹装饰品工业化生产线,每年要消耗新鲜楠竹两万余吨,生产的竹家具、竹地板、竹马桶盖畅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10月,贵州省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正式发行。赤水市晟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自有的10万亩竹林产生的固碳效果,获得了这张碳票。“银行以碳票作为质押物,授信公司5000万元用于竹林碳汇开发,目前100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该公司工程部副部长王浩宇说。

黔贵大地,山水藏“富”。贵州在“绿富同兴”下狠功夫,产业链延伸催生裂变,不断挖掘优良生态资源潜力,激活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2022年,全省绿色经济占比较5年前提高6.3个百分点。

如今,贵州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蕴含对生态治理需求的深刻观照,正积极探索更多绿色发展模式,铺展更多“贵州绿”,只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4月20日,岑巩县大有镇下溪水库,管护员在巡库护水。

近年来,岑巩县全面推行“河长+管护员”共同治水护水模式,定期开展河流、水库环境卫生、禁捕禁捞、岸边垃圾清理等日常巡查,确保水质安全,助力水生态环境保护。

万再祥 摄(贵州图片库发)

激活社会资本“一池春水” 

——道真吸纳社会投资1.59亿元创新生态修复模式

清澈的梅江河水静静流淌,曾经堵塞狭窄的河道经过疏浚终于通畅了!

暖春时节,位于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塘村村的生态护岸与河道疏浚项目加快施工,现场挖掘机和渣土车加紧作业,机声隆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道真自治县以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契机,针对芙蓉江支流梅江河启动实施水土保持修复,除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外,还实施包括生态岸坡垒砌、泄洪沟、田土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缓冲带绿化等建设内容,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强化沿线区域的水土保持。

而现场参与施工的,不仅有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中标单位,更有社会资本引入的企业。

依托三桥镇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道真自治县在做好芙蓉江支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来自重庆市的漂流旅游开发企业参与施工。

“梅江河流域一带,两岸既有田园风光,也有峡谷风光,河流落差起伏明显,非常适合开发漂流旅游项目啊!”谈及投资道真的原因,贵州逐水者体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李江说,道真地处黔北,背靠川渝地区,距离重庆市仅1.5小时车程,每年夏季都会吸引络绎不绝的重庆人前来观光避暑旅游,拥有巨大的潜在旅游市场价值。

“目前,我们也在参与河道清淤作业,推动施工进度,争取在今年5月达到试运营条件,迎接首批游客。”李江表示,公司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分两期对梅江河流域进行漂流项目开发运营,接下来还会完善位于三桥镇塘村村的旅游接待中心、游客停车场、露营基地等基础配套设施。

2022年以来,道真自治县以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为契机,创新推出了“政企”协同作战建设模式,采取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抓总、县属国有企业组织实施的方式,创新资金筹集模式,目前到位上级专项资金1.27亿元,吸纳社会投资1.59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道真自治县,吸纳社会投资参与生态修复实施已不是个例。

走进河口镇大田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现场,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经过石漠化土地整治后,曾经的石岩地通过碎石固定和补充覆土等方式,已经重新达到复垦条件,经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约100亩。

该项目由道真自治县交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是该县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调动县属国有企业参与融资和组织项目实施的典型案例。

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江方勋介绍,不久后,该土地整治区域将移交当地村集体,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业。

道真自治县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陈德芳介绍,目前,道真自治县交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社会融资,参与该县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对于道真守牢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保护该县耕地面积,提高县域新增耕地指标,推动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激活社会资本“一池春水”,让道真自治县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底气十足,超过1亿元的社会资本,让各项目加快建设步伐。自2022年11月,道真自治县启动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施工以来,现已完成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43公里,修复矿山生态62座,提升林业生态功能图斑164个,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个,工程已累计完成超60%。

我省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 金秋时)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由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在省地质博物馆广场拉开帷幕。

今年的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互动性强的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早,来自全省各地自然资源系统和贵阳一中的志愿者来到省地质博物馆广场。活动现场,不仅有内容丰富的自然科普展板、主题宣传海报等,还有3D打印的万峰林地形实景、品类丰富的图文宣传册等,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

来自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展台区内,工作人员一一解答观众咨询,回答关于自然资源领域的相关问题,普及自然资源新理念,展示我省地质防灾新方法和新技术、生态修复相关成果、矿产资源勘察历史等,引导观众增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方式,让宣传阵地拓展到线上,参与的市民可在活动现场找到“贵阳话+保护地球”设计特色的标语手持展板,通过拍照打卡的方式,上传至抖音平台,完成集赞来兑换环保绿色水杯、明信片等小礼物,以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代入感呼吁公众共同守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贵阳再添绿电

修文谷堡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本报讯(记者 王剑)4月20日上午8时09分,随着并网开关的成功合闸,升压站、光伏区各项参数显示正常,标志着由中核汇能投资建设的光伏项目——修文谷堡10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该项目是贵阳市修文县首个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小箐镇境内,占地面积2320亩,由32个光伏阵列组成,共安装超25万块单晶硅组件。

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均上网绿电12598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

项目采用“光伏+种养”的农光互补模式,后期将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山银花等喜阴性中药材种植及禽畜养殖,科学规划“板”下空间,使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一地多金”。

同时,优先吸纳脱贫监测户、易返贫致贫户、低收入人群参与项目维护管理,将项目运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零排放零维护

大方投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本报讯(记者 王剑)4月18日,毕节市生态环境局大方分局对黄泥塘镇两个村组的碳综合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验收。这套系统将用于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检验达标后,可以直接排放。

在验收现场,检验人员对出水口进行水质快检,结果显示COD、氨氮含量均达标,并且达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424-2019)一级B标准,超出了该系统设计的二级标准。

贵州福鑫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兵向记者介绍,这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是该公司最新发明专利技术,最大的优点是“零排放”“零维护”,建设时只需一次性投入即可长期受益,系统建在地下不占地,上面可以栽花种菜,建成投入使用后不用电也不需要维护,而且污水处理效果好。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大方分局局长陈松说,这种碳综合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技术的示范使用,使当地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都集中收集进行净化处理,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待运行一段时间,再经过一系列检测数据论证后,如效果一直保持良好,则可以更大范围推广。

“山麓胜地”印江木黄镇

【编者按】

2017年至今,贵州先后有6个地区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8个地区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本报特别推出“‘两山’转化‘优等生’”栏目,聚焦这些“优等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感言。

【“优等生”简介】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该镇23.58%的国土面积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77.75%。

近年来,木黄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打造了以生态菌业和生态旅游业两大产业为主,以茶叶、蔬菜、水果、白酒等多点开花的“2+N”产业模式,形成了“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底种菇”的生态发展立体布局。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了杜鹃广场、石板寨、芙蓉坝、会师广场、观音山、会师柏等景观景点,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先后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绿色低碳小城镇、贵州省10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乡镇和省级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省字号”名片。

【“优等生”感言】

生态菌业和生态旅游业是我的主打歌,武陵深处、梵净西麓的我,因“绿”奏响乡村振兴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文妮 金秋时 王剑 王瑶

编辑 金秋时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