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聚焦  > 正文

长沙学院:赛训赋能信创人才培养 从0获奖到获326项大奖

日期:2023-06-21 15:15: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走进长沙学院致远楼1312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特制多功能鞋垫等智能产品琳琅满目。据介绍,这些都是由一群热爱实践的学生制作而成。

最让李润基同学有成就感的,是那两辆完全由自己一人制作的遥控汽车。李润基笑着介绍说,在校学习、实践近三年,让他靠着第一笔通过参加竞赛获得的200多元奖金买原材料,分别耗时近10天,圆了儿时自己造遥控汽车的小梦想。

让学生有想法、会动手,这是长沙学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生动注脚。


(资料图片)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起点低、底子薄、内生动力匮乏等难题,如何答好这一时代课题?

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信创人才为导向,通过狠抓学科竞赛,循序渐进实现错位发展,用丰满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

以新理念优化顶层设计

2006年,长沙学院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不久。稍显稚气的魏歌老师在机缘巧合下,第一次带着同学们参加市级比赛。

结果:只有一位同学解出了一道题,更别提获奖。

而2022年,在12项赛事中,全院500余人次参加,累计获326项国家级、省级大奖。

如何实现蜕变?

“长期以来的高度重视、从上至下的战略谋划是关键。”被誉为该校学科竞赛开山领路人、在学科竞赛的赛道上跑了17年的魏歌老师说。

一方面,长沙学院所设专业都是应用类学科专业群的主体,学校对学院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不定期召开推进会、出台文件等明确支持学科竞赛相关工作,各二级学院纷纷落实,开始取得一定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子有了紧迫感。

6年前,李方敏作为长沙学院第一位高层次人才引进。不久,他担任计科学院院长,旗帜鲜明提出精英化培养和普适性教育要两手抓、两手硬。

一次会议上,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廖良梅提出,能否把竞赛全面铺开,让同学们不再“蜗居”宿舍,有学习的奔头和去处。

教师们同样深感,要有抓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大家一拍即合:

高站位——完善教学组织建设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行“以赛促学、赛训赋能”模式,把学科竞赛常抓不懈。

搭平台——组建4个课程团队,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实现竞赛训练全覆盖;实验室内部建立专用平台,实验室外部连接蓝桥、力扣等。

强保障——发动成立10个竞赛团队,开设4个创新实验室,扩充16个实验室……

整套组合拳打下来,顶层设计得到优化,凝聚了广泛共识。

以新格局推进内涵建设

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黄娟借着作为教师代表在台上发言的机会,向大家宣传了各类赛事。

坐在台下的邱一凡产生了兴趣,立刻进了实验室招生QQ群。听着老师的讲解,看着前辈的奖杯,一颗渴望冠军的种子在他心中开始萌芽。

“首先要让学生有信心。”计科学院分管教学和学科竞赛的副院长何文德说,学院相关课程组专门编制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在大一就把竞赛真题融入“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Web应用开发”等课程中。

邱一凡在接触真题后,克服了畏难情绪,对奖牌有了更为客观的憧憬,过上了实验室、寝室、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与学生并肩作战的,还有老师。

“1个学期有20周、140天,但算下来只有3个周末、不到7天的时间能休息。”黄娟2021年接手学科竞赛相关工作,可全院1000多名学生,大一要打好基础,大二要常态训练,大三要力争产出成果……“任何阶段都不能掉队,只能时刻跟紧。”

学工队伍也主动揽下了宣传、保障工作。“我们会主动帮助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对接实验室,联系指导老师。”辅导员胡立说,学科竞赛成了每次下寝室常提起的话题。

学生们开始走出寝室,走进实验室、泡在实验室,计科学院学科竞赛形成了因材施教、梯队培养、以点带面、以老带新的良好局面,全面铺开。

以新方法做实项目主导

5年前,正在专心做科研的张韬收到了一位学生的请求,想寻求老师指导,结合在研项目,共同合作钻研毕业设计。张韬回忆,效果出奇的好。

项目驱动培养创新能力,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计科学院鼓励教师的横向项目和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项目,在创新团队中孵化人才。

张韬不仅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受聘为其他院校的研究生导师,与其他老师商量后,决定挑几个好苗子当作研究生来培养。

张乾强是跟着张韬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之一,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研。本科毕业前,他已经参加了张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部分工作,并参与发表了两篇论文,在本科阶段“达到了研究生的水平”。他在考研复试时收到了导师主动抛来的橄榄枝,为继续深造打好了坚实基础。

另一位同学,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胡原祯,基础一般,但有韧劲、肯钻研,已经参与发表了2篇论文,现在正尝试着独立承担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工作。

两人回忆起每周不定期的组会和除夕夜仍在加班加点的经历时,都认为除了学会基本操作、拓展科研视野,更在老师的鞭策下,练就了“死磕到底”的恒心和毅力,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解决一定难度的工程问题。

此外,该院大力扶持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专业性强的赛事项目,做实项目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

近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该学院毕业生给出的总体好评度为93%,计科学院91%的毕业生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94%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现在,致远楼一楼正加班加点装修,即将改造为全新的实验室,供更多学生学习、实践、备赛。“让每一分学分都有过硬价值,让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发得物有所值,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成长为适应信创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计科学院党总支书记肖燕芳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谭政添)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