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聚焦  > 正文

谁才是欧洲一体化的“不祥之兆”

日期:2023-04-22 04:24:4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

近段时间,德国和法国在欧盟发展战略方向上似有龃龉渐增之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反复强调欧盟“战略自主”,提醒各国避免被美国拉入“不属于欧洲的危机”。但这样的表态,招致部分德国政客和欧洲跨大西洋主义者的抨击,进一步暴露的分歧,也被视为欧洲一体化的“不祥之兆”。

从二战后法国以“舒曼计划”推动法德和解以及战后重建合作以来,两国就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塑造主导和引领推进的作用。德国学者乌尔里希·克罗茨和约阿希姆·希尔德曾合著《锻塑欧洲》一书,详细论述了德法两国双边合作对欧洲建设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无论是在煤钢联营、欧洲共同市场、欧洲共同货币等问题上的持续开拓,还是近些年来围绕欧债危机、英国脱欧危机、新冠疫情危机等做出的积极应对,如果没有法德这两个欧盟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政治影响力最强的国家通力合作,基本是难以完成的。

但乌克兰危机的激化和发酵,却让德国和法国就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处置出现分歧,长期以来被认为“密不可分”的双边关系在外界看来正面临阶段性危机。特别是去年两国推迟已属“常态化”的法德政府部长磋商会议,更被外界视作欧洲一体化两大发动机南辕北辙的标志。

盘点一番,双方的确在多个领域分歧突出。在能源领域,一意“弃核”的德国与以核电为能源支柱的法国,在欧盟是否将核电列为“清洁能源”并享受绿色产业政策优惠上分歧严重。在财政政策领域,传统上“量入为出”的德国和积极主张财政刺激计划的法国,长期分属欧盟“北方”与“南方”国家领头人。在防务政策上,德国虽提出1000亿欧元的强军基金,却在空军新一代战机采购中将订单交给了美国而非法国,被视为对构建欧盟共同防务产业的拆台。总的来看,德国和法国根据自身利益取向和战略观念差异,在欧盟重大政策之间立场差异明显,对欧盟相关合作造成了较大迟滞。

法德目前分歧的扩大,也与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加大对欧洲的控制以及分化不无关系。在战略观念上,相较法国一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德国外交则具备更多的跨大西洋色彩,同时也与相对亲美的中东欧国家和北欧国家立场更为贴近。乌克兰危机以来,在欧盟内部将反俄援乌、紧靠美国作为“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德国也被再次裹挟。比如,德国在北溪管道被炸内幕曝光后默不作声,以及在美国及中东欧国家压力下,就援助乌克兰屡次升级加码,甚至突破性地援助了豹式坦克。此外,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对于美国能源和军事上的依赖显著增加,对于工业和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天然气、传统军事力量急需“补短板”的德国,显然比法国对美仰赖程度更高,这也影响了其争取“战略自主”的坚定态度。

曾有学者指出,欧洲共同发展的大部分重要事务“无法德,办不成”,而目前双方在未来欧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产生的矛盾,势必给目前陷于乌克兰危机的欧洲前景再蒙上一丝阴霾。希望双方能够拨云见日、校准方向,推动欧盟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董一凡

流程编辑:郭丹

标签:

推荐